目前許多的初學者搞不懂什么是SCSI,一些稍微懂一些的用戶會發現SCSI還分了許多的種類和許多的別名,非常容易混淆下面筆者就詳細地介紹一下SCSI信息。
SCSI的全名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翻譯過來是"小型計算機系統專用借口",它主要用來連接外設設備以提高系統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例如硬盤、光驅、ZIP、MO、掃描儀、磁帶機、JAZ、打印等等。因為SCSI接口卡和設備非常昂貴所以SCSI接口的機種主要以工作站、服務器等中******設備為主。但隨著PC技術的逐漸成熟,SCSI設備被廣泛地使用,支持SCSI接口的外設產品從原本僅有硬盤、磁帶機,增加到掃描儀、光驅、刻錄機、MO等各種設備,再加上制造技術的進步,SCSI卡與外設的價格都已經在可接受范圍內,因此SCSI在個人PC的應用日漸增多。
凡是使用過SCSI設備的人,對會對其高性能感到驚訝,雖然目前許多人都聽過SCSI可就是不知道的具體規格與標準,其實SCSI幾經經過了3代的變遷。雖然同是SCSI設備但這些接口有許多不同的稱呼比如SCSI、Fast SCSI、Ultra SCSI、Ultra Wide SCSI等,下面就主要介紹一下SCSI巨大的變遷。
******代叫作"SCSI-1" 是***早的標準規格,市場上已經看不到這類產品了,他的數據傳輸頻率只有5Mhz,數據帶寬8位,******能連接7個設備。數據實際傳輸的方式有異步(Asynchronous)與同步(Synchronous)之分,所謂異步就是在傳送之前先要發送確認信號然后開始傳送,而同步則可先直接傳送數據,省去等待確認的過程,直接進行傳輸所以速度會比較快。 異步傳輸,則僅有1.8MB/sec, 同步方式傳送可達5MB/sec。
第二代叫作"SCSI-2"它使用同步傳輸方式,SCSI-2將傳輸頻率提高到10MHz,可以在相同的數據寬度(8bits)下能產生10MB/sec的高傳輸率,它***大支持7個設備目前一般稱為的Fast SCSI的接口卡就是指這種SCSI-2卡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Narrow SCSI"。
是第二代SCSI中還有一種叫做Wide SCSI接口卡它******支持15個設備,采用16bits的數據寬度,同樣是10MHZ的傳輸頻率,但傳輸速度達到20MB/sec。
第三代叫作"SCSI-3" 目前還沒有統一規格,但是已經有4種SCSI屬于第三代SCSI,Ultra SCSI(又叫作Fast-20 SCSI):他的數據傳輸頻率有20Mhz,數據帶寬8位,******能連接7個設備傳送可達20MB/sec.
Ultra Wide SCSI:他的數據傳輸頻率有20Mhz,數據帶寬16位,最大能連接15個設備傳送可達40MB/sec.
Ultra2 SCSI(又叫作Fast-40 SCSI)他的數據傳輸頻率有40Mhz,數據帶寬8位,最大能連接7個設備傳送可達40MB/sec.
Ultra2 Wide SCSI他的數據傳輸頻率有40Mhz,數據帶寬16位,最大能連接15個設備傳送可達80MB/sec.
正在發展中的還有Ultra-160m(可達160MB/sec),未來可改用光纖以獲得更佳的傳輸率;還有更方便的安裝步驟、在線插拔(Hot Swap)等功能都是未來SCSI努力的目標。
對于這些不同的SCSI設備它的接口也不同
DB-50:
連線上使用50針公接頭,人們通常稱作"大50接頭" "(Centronics 50-pin)。DB-50的使用率較高,許多大型的外接設備都采用此種接頭。它的體型龐大,不適合應用在接口卡上。它的傳輸率不高,應用在SCSI-1、Fast SCSI等級的設備上。
HD-50:
連線上使用50針公接頭HD-50(High Density 50-pin),人們通常稱作"小50接頭"還有Micro DB-50、Mini DB-50等名稱,除了可接Fast SCSI等級設備之外,還用于連接Ultra SCSI(Fast-20)等級的高速設備。由于接頭體型小,同樣也是50針高密接頭(比較容易轉接)它幾乎成為了SCSI卡的標準外接接頭。HD-50的傳輸率比DB-50快。
HD-68:
連線上使用68針公接頭HD-68(High Density 68-pin)和hd-50同屬于高密接頭但針腳比hd-50多;適用于Wide、Ultra2 SCSI等級的高速設備。使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