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10:1的虛擬化服務器和物理服務器的整合比,服務器的采購金額,維護費用中的電費支出將節省一半。這******不是你******次也不會是***后一次聽到虛擬化專家們這樣布道。
當然這個計算里沒有考慮現金流,畢竟企業的CIO或者布道虛擬化的專家都不是財務出身的。
實踐中這個算法的缺陷在于,整合的應用往往來源于已經擁有的服務器,所謂服務器支出的減少就無從談起。而投資虛擬化需要的軟件許可、咨詢服務甚至增加存儲方面的支出卻一分也不會少。對老板而言,已經購買的服務器是沉沒成本,除非給這些老舊的服務器重新派上用場。
戴爾公司全球基礎咨詢服務虛擬化實踐執行官Ron Oglesby
如果CIO按照上述建議去說服CEO,很可能CEO會叫來CFO給CIO上一課加減法的啟蒙課。
當然,已經部署虛擬化的大型機構并不是有錢燒得慌,從虛擬化中得到的好處包括提高可靠性,基礎架構的動態化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等等,服務器整合只是其中一個好處而已。
從中期來看,企業購買服務器的需求不會結束,上新的應用、業務量的增加都需要更多服務器的支持,而能夠大大提高服務器利用效率的虛擬化技術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戴爾公司全球基礎咨詢服務虛擬化實踐執行官Ron Oglesby以戴爾自身的例子來說明虛擬化的作用。Ron Oglesby介紹到2008年5月為止,戴爾在自己的基礎架構就已經部署差不多5000臺的服務器在虛擬化的平臺上運行。并計劃在2009年做到1萬臺左右。在達到5000臺服務器的虛擬化時,戴爾財務部統計結果大概節約了2900萬美金左右。根據戴爾財務部的估算,2009年達到一萬臺時,預期節約成本是在5200萬美金左右。
如果按照銷售額計算,戴爾是全球******的電子商務公司,擁有這樣龐大服務器規模也在意料之中。戴爾的節約很容易理解,通過服務器整合,僅數據中心空間的節省以及維護費用的減少就是一筆龐大的費用,更不用說戴爾這樣規模的數據中心,服務器的更新是常態,通過虛擬化提高服務器效率,降低更新頻率就是一個完全可信的結果。
有過數千臺虛擬化實踐的Ron Oglesby提及,在歐美很多大型機構的虛擬化采用微軟hyper-v和VMware的混合環境。Ron Oglesby沒有仔細解釋原因,但是特別提到Hyper-V28美元的許可費用。
其實從CIO的角度來看,這種混合環境很容易理解。畢竟Hyper-V近似免費的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以服務器整合為目的的虛擬化初期。實際上即便到現在,微軟虛擬化解決方案還缺乏非常重要的功能——實時遷移,這項功能必須要到Windows Server 2008 R2正式發布后才具有。這就意味著目前微軟的Hyper-V還不能實現高可用以及動態資源調配等虛擬化關鍵功能。
對多數CIO而言,服務器整合、高可用和動態資源調配是虛擬化不同時期的需求。而在******實施虛擬化之前取得虛擬化的經驗至關重要。
Ron Oglesby分享了他在戴爾的經驗,例如在評價一個應用是否可以虛擬化時,需要評價服務器的CPU利用率、IO數、內存占用和網絡帶寬開銷。一般服務器CPU利用率在10%以下,IO數不超過250,帶寬不超過100M的應用比較適合虛擬化。高于此數的應用可能就未必適用虛擬化環境。
Ron Oglesby在解釋自己長長的頭銜時就說,他在戴爾內部主要負責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將戴爾在虛擬化方面的實踐整理成工具和模型,從大量實踐中抽象出一整套的評估方法,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戴爾******的虛擬化客戶服務。
像所有的IT技術一樣,從來沒有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解決方案,虛擬化也是如此。采用虛擬化解決方案帶來的基礎架構的巨大變化就是其中的一個挑戰。
比如舊有的網絡設備和安全設備都是按照物理服務器設計,端到端的服務器品質保障實際上就是客戶端到物理服務器端的品質保障。但是虛擬化的引入,一臺物理服務器將包含眾多的服務器應用在運行,對網絡和安全的挑戰將是全新的。
再比如原來存儲的考慮重點放在客戶數據上,通常服務器操作系統都是放在服務器直連存儲上,對空間和性能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在虛擬化環境中,虛擬機就是靠虛擬文件來保障,必須放在安全的存儲上,同時在虛擬機動態遷移的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對存儲網絡的影響。換句話說,在一個虛擬化的基礎架構里,存儲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幾乎也是全新的。
剛剛開始虛擬化的CIO顯然對這些問題缺乏經驗。這跟當年的ERP如出一轍,因為對問題的估計嚴重不足,缺乏足夠的經驗讓很多ERP項目以失敗告終。但是今天再來看ERP,幾乎很難找出大中型企業完全沒有上ERP的例子。10年前上ERP是找死,現在不上ERP就是找死。
虛擬化的問題也是這樣,目前業界對虛擬化的方向已經看得非常清楚。從硬件供應商例如Intel、AMD、EMC到軟件供應商微軟、VMware、思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IBM、HP、戴爾等等,整個IT產業都在向虛擬化方向努力。x86服務器計算能力的巨大提升和多核化趨勢跟虛擬化是并行不悖的兩條路線。但是企業如何正確利用虛擬化技術,實現提升效率并節省開支,實踐將至關重要。
Ron Oglesby就領導過超過3000臺服務器整合的虛擬化項目。項目開始進行項目評估時,Ron Oglesby帶領的小組會跟客戶的服務器、網絡、安全以及存儲等所有基礎架構的工程師一起來分析需求和挑戰。分析完成并得出解決方案后,所有的這些工程師都要對解決方案簽字畫押。
當然,簽字歸簽字,保證整個虛擬化的順利才是***重要的。戴爾的項目團隊要將虛擬化的項目計劃落到實處,這是需要跟客戶的實施團隊一起挽起袖子來干,這個過程也保證了戴爾工程師實踐經驗的轉移。
對用戶而言,選擇虛擬化的合作伙伴如同選擇ERP的合作伙伴一樣重要,合作伙伴的知識和經驗是否應對虛擬化過程的挑戰將是項目成敗的關鍵。
當然,***了解用戶需求的還是用戶自己,虛擬化解決方案的評估仍然要用戶來執行。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實施虛擬化過程中,對服務器負載的評估是開始也是標桿,但是評估的過程是有時間和成本限制的,這個時候用戶的經驗將更加重要。否則當10個服務器應用整合到一臺物理機后,出現問題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Ron Oglesby***后提出兩條虛擬化失敗的主要原因,******條是能否說服足夠多的應用真正整合到虛擬化平臺下;第二條是不能堅持到虛擬化成功。
對******條,實際上是虛擬化規模效應的問題,如果以服務器整合為主要訴求并向老板承諾可以借助虛擬化縮減成本,那么是否有足夠的應用以及能否順利整合到虛擬化平臺,將是項目成敗的關鍵。不過對這一點,中小企業的CIO和大型機構的CIO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中小企業的CIO很大程度上是要說服業務領導,而大型機構的CIO則解決說服自己人的問題。
第二條聽起來像是廢話,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虛擬化一定有一個投入期和產出期,項目初期,購買軟件許可的費用、實施費用和因為虛擬化而添置的硬件費用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虛擬化的收益要逐漸才能體現,例如因為服務器的整合和縮減的空間占用,維護費用的減低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體現。更重要的是,用戶經驗的積累也需要時間,對初期的困難準備不足或者遇到困難就退縮,必然導致虛擬化項目的失敗。
天下重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虛擬化核心的技術目前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對整個基礎架構的影響整個業界都還在評估應對中。例如思科開始與VMware合作就虛擬化對數據中心網絡的變化提出應對措施,而存儲廠商也在不斷發布支持虛擬化的新產品和方案。包括Intel和AMD也在考慮對IO設備重新設計以支持虛擬化對服務器平臺帶來的變化,虛擬化技術外延的發揮還有加快的勢頭。
從市場的競爭格局看,提供虛擬化核心方案的從一家變成了多家,微軟這個玩家還在玩命的追趕,市場格局現在還遠沒有確定,從價格的角度看,虛擬化也許還有很大的價格空間。
綜合評估這一切,對一個CIO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虛擬化技術能夠為企業省錢,不論是理論論證還是實踐經驗已經驗證,但是做到省錢遠非廠商說的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