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龍年伊始,云計算領先企業曙光公司“三遷”入駐中關村軟件園,加速向“信息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然而曙光領導卻又表示,在高性能計算的“競速”迷局中要適當放慢速度。在“加速”與“減速”的背后,蘊藏著怎樣的發展策略?記者日前深入曙光公司采訪,帶你解開謎團。
陽春三月,驚蟄始雷,大地回春。3月28日,隨著騰空歡慶的巨龍被畫下點睛一筆,曙光公司正式宣告遷址中關村軟件園。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30日,曙光公司沿用10多年的經典品牌標識“曙光+Dawning”被載入史冊,發布了全球注冊的品牌新標識“中科曙光+ Sugon”。不到一年時間,曙光兩次“變臉”,堪稱IT業界的一大奇觀。
“入駐中關村軟件園是曙光公司發展過程中必然要走的一步,這次搬家對曙光來講有很多意義。”曙光公司總裁歷軍表示,“去年更換新標識以來,曙光公司正在積極由一家服務器硬件提供商向‘信息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新的發展理念需要一個全新的辦公環境。入駐中關村軟件園就是要充分感受國際化競爭的激烈,鞭策曙光公司不斷創新,為每一位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及服務。
蛻繭化蝶 加速向信息服務轉型
“曙光每一次搬遷后,都會有一個新的面貌。就像蝴蝶破蛹而出,甩掉束縛,展翅飛翔一樣。”曙光公司高級副總裁聶華如是說。據介紹,從90年代初發展至今,曙光共經歷了三次大的搬遷。從中科院計算所中的一間小房到坐落在中關村一角的水磨西街的四合院,再從天津產業基地到如今國際IT巨頭云集的中關村軟件園。
曙光公司首席運營官王正福介紹說,換標以來,曙光正在向“四個SP”邁進,即“Server Provider、Storage Provider、Solution Provider、Service Provider”,代表曙光將堅定服務器、存儲制造商的基礎,并向“信息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一方面曙光將堅持在服務器業務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曙光將下大力氣拓展信息服務領域,加快企業轉型。基于云計算帶來的外界環境的變化,曙光將會繼續大力投入自主研發力量,提升產品設計能力和信息服務、解決方案配置整合能力,參與到現代化的企業競爭當中,參與到國際化的競爭當中。
據悉,新的曙光公司大樓將與IBM和Oracle兩位IT巨頭比鄰而居,后兩者都是向全球領先的綜合信息服務供應商成功轉型的代表。正在發力加速轉型的曙光,將真正走出“北京四合院”,與這些行業巨頭們站在同一個舞臺上比肩競爭,實現品牌的蛻繭成蝶。
減速前行:應用比速度更重要
聶華認為,只有找到自身優勢,找到和產業的結合點,才能更好地實現轉型:“轉型需要找到和應用的契合點,曙光云計算要抓住應用落地、服務落地,來帶動自身轉型,而不是通過規劃來帶動轉型。”
“云計算是產業格局變化的一個節點,也是整個IT領域改朝換代的機遇。”歷軍曾這樣評價云計算。曙光也積極在云計算領域發力,以實現第三次跨越。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曙光公司以“城市云”為核心的云計算戰略初顯成效。“今年,我們的南京云計算中心將開業運營。前后已經有十幾個城市和我們簽訂了建立云計算中心的協議。”聶華介紹。另外,為了加快在云計算市場的耕耘,曙光公司還成立了云計算子公司,以整合資源,以現有的云計算中心為依托,加快在二、三線城市云計算中心的建設,強化曙光“城市云”的行業差異和特色優勢。
對于應用的重要性,從曙光公司領導對高性能計算的態度變化,可見一斑。作為中國高性能計算領導者,曙光公司加快研制萬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聶華卻表示:“速度并不是曙光追求的******指標。”以現在正在深圳云計算中心運行的曙光“星云”為例,為了適應用戶的需要,曙光公司人為對這臺高性能計算機進行了系統調整,以幫助用戶實現云計算業務的遷移、應用。目前,星云運行狀況非常良好,并在今年2月份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項目驗收。
聶華表示,曙光在高性能計算的研制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它在應用中應當怎么發揮價值,才是曙光更為關注的問題,也是曙光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據悉,接下來,曙光將會協調各類資源把大量的高性能計算機的軟件移植到計算機上,讓計算機和應用相結合,實現更好的運行。
曙光這種拒絕競速比賽、緊抓應用的務實精神更反映在云計算中心的建設上。在規劃云計算中心戰略布局上,曙光并沒有“幾年建成多少個云計算中心”的規劃速度盲目追求數量,而是先著手解決應用問題,牢牢抓住應用落地、服務落地,以曙光產品優勢與用戶需求的切合點為指導方向,依靠提供實際、實效的云計算信息服務來推動自己的轉型和發展。
聶華透露,基于龐大用戶需求和良好應用環境,曙光今年陸續要開通建設包頭云計算中心、三峽云計算中心和南京云計算中心二期等等一系列的云計算中心。
“加”與“減”的辯證法
《論語》有云:欲速則不達。讓飛速行駛的汽車停下來“退熱”,使發動機逐漸降溫后再度前行,表面上會降低行駛速度,實則會行駛得更遠。
不以速度決定戰略,依靠找到自己和產業中的結合點來加速產業轉型,曙光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實。“以這樣的發展模式,曙光未來的云計算應用與發展也許會加快,可能三年之后不僅是10個云計算中心,而是更多。”對于“適度減速”的未來前景,聶華充滿信心。“這種模式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對社會可以產生有效的價值。”
前科技部部長宋健曾經評價曙光公司是中國IT領域“重要的一支國家隊伍”,在追求速度與應用發展的關系上,顯然這支國家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有理由相信,曙光公司入駐中關村軟件園,穩扎穩打,加速向信息服務轉型,必將早日迎來秋收的時節。